大竹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,从医30多年,一直秉持着“救死扶伤,治病救人”的使命与职责,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病人减轻痛苦,为每一位患者带去了优质的医疗服务。抗疫期间,她在发热门诊坚守了一个多月,其丈夫徐竹生也一并奋战在检“疫”一线,夫妻二人在抗疫期间表现优异,获得了大竹县委“最美家庭”荣誉称号。
她的故事里 有最美的平凡
(摘自“最美家庭”代表张久秀在全县表彰会上的发言稿)
我叫张久秀,是大竹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医生,丈夫许竹生则是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医生。我的家庭和大多数家庭一样,普通而又平凡。我们家的宗旨是踏踏实实做事,老老实实做人。大家都说家是避风的港湾,是温暖的棉袄,是寒冬的一杯热水,是心中引路的明灯。但我认为,家更意味着责任与使命,信任与支持,理解与鼓励。我很庆幸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,有给予我支持帮助鼓励的丈夫、有听话懂事踏实的儿子,他们的存在是我生命中所有的美好,是我人生道路中的心灵慰藉。
在家庭中,我和丈夫携手并肩、互相支持、互相鼓励,在不同的岗位分享着工作中的一点一滴,一起和远在千里的儿子分享着生活中有趣的事情,这些平凡的瞬间,都是我最快乐最幸福的事。
时光飞逝,我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,这30年,我的初心和使命一直都是“救死扶伤,治病救人”。我一直秉承着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:为每一位患者负责,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病人减轻痛苦。
这些年来,我的身体素质一直不太好,之前在病房工作的时候,因担心患者安危等因素常常失眠,也曾不幸先后感染上了淋巴结核、鼻咽部结核、宫颈癌前期病变等。患鼻咽部结核时,在医院检查后被高度怀疑是癌症,我整个人就瘫软了,当时想到儿子还不到十岁,我的心就像被撕裂般难受。幸运的是,在家人的支持陪伴鼓励下,我摆脱了疾病的困扰。从那以后,我更加体谅每一位患者,体谅他们吃药打针输液治疗的痛楚,体谅他们面对高额治疗费用的无助。我决定要从自身做起,保持积极友善和蔼的态度,真情对待每一位病人,给他们带去最有效的治疗,让他们能够早日康复。
生活中,平平淡淡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和人生的向往,我们并不追求荣华富贵。我的母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老人,她乐观开朗,脸上常常挂着慈祥的笑容,她是我心中的太阳,为我散去烦恼忧愁的雾霾,在我人生路上默默陪着我,鼓励我。她跟随我20多年,前几年她患上了老年性痴呆,吃喝拉撒都要靠我和家人的帮助。百善孝为先一直是我国最美的传统文化,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义务,这些年我努力想要让她幸福地度过晚年,遗憾的是前段时间她永远的离开了我。
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来得突然,我和丈夫都在一线参加抗疫工作。大年初一,我上24小时发热门诊,没办法回家照顾母亲,母亲在家不小心摔成了股骨骨折,我知道九十几岁的老人摔一跤肯定不会是很简单的事情,当时我很想立刻脱下工作服回家照顾母亲,但是我不能。疫情面前,我不仅是母亲的女儿,我更是一名抗击新冠状病毒前线的医务工作者,所以在这国家大难时刻,我得坚守住自己的岗位,尽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。
第二天回家看见躺在床上虚弱的母亲,我心情十分沉重,眼泪止不住地下落。我知道她恐怕不行了,我感到十分内疚,觉得自己没照顾好她。在她弥留之际,我却不能床边尽孝。疫情如此严峻,我还得重返岗位,“自古忠孝难两全”,我只能在心里希望她能体谅。两天后,也就是大年初四,又在我上班的时候,母亲永远闭上了她的眼睛,我再也没有妈妈了。我再也见不到她慈爱的笑容,再也无法听到她的声音了。古人说过:“母亲在家事事顺”,以前无法理解,但失去后我才真正切身体会到母亲常驻身边的那种简简单单的幸福。
我们是世间最平凡不过的家庭,是最普通的中国公民,上有父母下有子女,但是国家危难关头,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,还有职业使命与责任。疫情还在蔓延,病毒还没有被消灭,但我相信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下,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。